社会学院2013暑期社会研究工作坊圆满结束
2013-09-05 17:42:07
社会学院2013暑期社会研究工作坊圆满结束
由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复旦大学社会科学数据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生活资料中心联合举办的“资料分析与研究论文撰写工作坊”于2013年7月1日开班,7月18日圆满结束。此次工作坊吸引了来自于全国兄弟院校以及复旦大学兄弟院系近两百名青年教师、研究生申请,录取正式学员75人。工作坊以“研究论文写作”和“量化资料分析”两门课程组织教学与研讨。每天每门课程安排3个小时的讲座或研讨,量化资料分析在课后还安排了上机实习并有助教辅导。工作坊由社会学系刘欣教授牵头组织,社会学系徐珂、胡安宁、人口所任远、沈可老师任课程协调教师。梁鸿、彭希哲、张乐天、周怡等教授出席了开班和结业典礼,并向合格学员颁发了课程结业证书。
“研究论文写作”课程先后由加州大学尔湾校区社会学系王丰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社会学系Daniel T. Lichter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吴晓刚教授讲授或组织研讨。王丰教授以两篇社会学与人口学的经典论文为例,阐述如何先以八股文的结构形成一篇符合学术规范的论文初稿,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改与提升。他详细介绍了论文写作的基本架构与关键要素,包括研究意义的撰写,文献的梳理与评判,定量分析结果的阐述,以及研究结论的叙述与政策含义的提升等。王丰教授又展示了论文投稿时收到的匿名评审意见,以及如何根据专家意见不断修改、完善论文。Lichter教授多篇以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为例,系统介绍了社会科学经验研究的具体过程,包括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结构、理论回顾、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概念与测量、数据搜集以及因果分析的基本逻辑;展示研究论文写作的相关技巧。对如何据审稿人意见修改论文、与编辑部沟通的信件格式和写作、对匿名评审意见的回应技巧等,都结合自己的写作和审稿经验,做了透彻的讲解。吴晓刚教授结合自己关于社会分层的经验研究,介绍社会科学研究的选题、破题、研究设计、研究数据、模型估计与写作技巧。他更侧重于探讨社会科学中的定量研究方法,特别是定量方法使用的必要性、局限与批评, 从而帮助学生在研究中更好地权衡使用定量或定性方法。吴晓刚教授还详细介绍了他主持的一项关于香港社会状况的调查,包括抽样框的选择、调查问卷的设计、入户访谈的执行、访谈质量的控制等。
在“量化资料分析”课程的讲授和研讨中,工作坊邀请到了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钱震超教授以及吴晓刚教授分别讲授分类数据处理技术以及高级应用回归分析。其中钱震超教授系统的讲授了处理不同类型数据的Logit与Probit模型以及其中的假设检验过程,残差与影响点分析以及模型拟合度分析。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钱震超教授针对每个主题均通过具体操作实例向学员们展示如何通过统计软件来实现不同类型模型的拟合。吴晓刚教授的授课内容主要集中于线性回归模型实践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结合自己的研究项目以及已往的经典研究,吴晓刚教授深入浅出的讨论了如何在量化分析过程中处理虚拟变量、变量转换、回归分解、面板数据以及其他类型聚合数据。在每次授课结束,吴晓刚教授会指定助教帮助学生熟悉统计Stata的软件环境并指导学生进行上机操作。在本次量化资料分析课程中,钱震超教授与吴晓刚教授均准备的详尽的课程讲义和数据文件,这些讲义与文件在课程开始之前均发放到每名学员手里。
在经过两周多的系统训练之后,学员们普遍感到收获很大。他们不仅了解社会科学论文写作的步骤、规范,领略了一篇篇经典的论文如何经过反复的打磨、修改与润色才能成就经典,也了解了向国内外一流期刊投稿必备的要求和方法。而量化资料分析课程中授课教授对各种具体的统计分析技术的直接展示有效地解决了学员之前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很多方法难题与困境,并使他们更深入的了解了统计分析过程中所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局限。此外,在本次工作坊的授课过程中,多名博士与硕士研究生汇报了自己的研究论文,其他学生踊跃提问与交流,授课老师进行点评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修改建议。通过这次工作坊的学习,学员们普遍表示他们提升了自己对论文写作与量化资料研究过程的认识,并能够以更加系统、全面的分析视角来审视自己和别人的研究。学员们还希望这样的工作坊每年都能够举办,充分发挥复旦大学作为社会学高级人才培养中心的引领作用。